(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1、病因: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粘膜溃烂而形成溃疡病,如饮食生活规律改变,过度疲劳或劳累,情绪变化,药物刺激等都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2、症状: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便秘、消化不良,约有10--15%病人可出现出血或穿孔。
3、防治: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进:酸、辣、硬、凉、生食物;忌浓茶、咖啡;戒烟、酒;避免精神情绪激动,尽早尽快药物治疗。
(二)慢性胃炎
1、病因:慢性胃炎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亦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约有90%慢性胃炎患者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HP)但与烟、酒、浓茶、咖啡、胆汁反流、药物刺激等刺激而激发,慢性胃炎临床分三种类型:慢性浅表性、慢性肥厚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2、症状:慢性胃炎一般都有上腹不同性质的疼痛。即:隐痛、刺痛、钝痛,上腹或全腹饱胀,进食症状加重、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厌食,消瘦,贫血。
3、防治: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去除病因,(如胆囊炎)抗菌、灭菌等对症治疗。
(三)冠心病
1、病因: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痉挛,狭窄,血灌不足,使心肌缺血缺氧,主要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年龄等原因使其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阻塞,心肌供血受障,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综合症状。
2、症状:病人有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或猝死,病人出现心慌气急,心衰病人有浮肿夜间不能平卧等。
3、防治:控制易患因素,合理膳食(忌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肥肉,动物内脏,鱼子,奶油等)坚持适量体力活动,保持乐观情绪,高年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检查,进行药物治疗。
(四)高血压病
1、定义及原因:
高血压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目前一致认为高血压病是一个多基因疾病,与遗传、环境、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有关。
目前国际血压标准:
a、 理想血压:90~120/60~80mmHg,。
b、 正常高值血压:130~139/85~89mmHg,
c、 微高血压:140~149/90~94mmHg,.
d、 一级高血压:150~160/95~100 mmHg
e、 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f、 三级高血压:>=180/110mmHg.
2、并发症:高血压病人一般无明显不适反应,大多数病人是超过体重或体检或出现并发症被发现,高血压可并发多脏器损害,脑血管的损害可有脑缺血、脑出血、脑卒中等;心肌损害(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冠心病等;肾脏病(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
3、防治:保持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稳定情绪,戒烟,限酒,限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同时进行心、脑、肾、视网膜等并发疾病的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使血压保持在理想水平。
(五)糖尿病
1、定义及病因:糖尿病多因药物、化学品、全身内分泌疾病、感染、妊娠、外伤等,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作用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其中90%以上为二型糖尿病,正常血糖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饭后血糖〈11.1mmol/L。
2、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典型有: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无力;少数病人伴有皮肤瘙痒,视力减弱,易患关节痛;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多见于: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白内障,肺结核,酸中毒,昏迷,失明等。
3、治疗原则:1糖尿病教育治疗,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自我血糖检测,防止肥胖,对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低血糖反应预防和处理,危急情况如何求助等。2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环节,如多食高纤维食物,限盐,忌糖类食物,戒烟,限酒。3运动治疗,坚持长期体育锻炼(但注意不可过度疲劳)减轻体重,4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类型,病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经济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六)哮喘
1、定义:是因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支气管变窄或阻塞产生哮喘、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一系列症状。
2、病因和症状:哮喘病分内源性和外源性。a、内源性哮喘病多发于成人。起病缓慢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有咳嗽、咳痰,多于冬季发病,因受凉等而继发哮喘发作,发病持续时间长,需用抗生素治疗;b、外源性哮喘因过敏引起,患者吸入外界某种过敏源而患者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哮喘发作,患者起病急,持续时间短,缓解后无症状,多于春秋季发病,需抗过敏治疗。
3、防治: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避免过敏源,保暖、预防感冒,药物治疗(抗感染、抗过敏、镇静、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
(七)乙肝
1、定义及传播途径:乙肝是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抵抗力下降或感冒而发病,乙肝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血液、体液、母婴等三大途径传播,乙肝血液五项指标分大三阳、小三阳。“大三阳”是指:血清HBsAg(+),抗HBe(+),HBeAg(+),抗HBe(-);“小三阳”是指:血清HBsAg(+),抗HBe(+),抗HBc(+)。
2、临床症状: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发病,患者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泻,低热,严重者可出现黄疸。
3、怎样预防乙肝及治愈标准:乙型肝炎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必须要普查乙肝五项指标,或未被感染者要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后一定要检查血清中有无抗HBs产生。只要产生了HBs,密切接触乙肝患者也不会被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禁用对肝脏有毒性药物。患者看病时应将病史如实告诉医师。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五项指标。如肝功能异常要适当休息。乙肝病医学治愈标准是HBsAg清除,并产生抗HBs。临床治愈标准是:肝功能正常且维持半年以上者,一般慢性乙肝目前仅能达到临床治愈。
(八)颈椎病
1、定义及症状:颈椎病发病缓慢,亦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在40岁以上多发病,但目前发病患者年龄有提早趋向。其发病与工作性质密切相关,俗称职业病,因长期颈椎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而压迫颈脊髓神经根、血管,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群,有头昏、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指麻木,上肢不能抬举等。
2、预防和治疗:长期伏案的工作者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上肢前屈、后伸、旋转运动,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颈部保暖,有颈椎病时要做颈椎牵引、颈托固定颈部理疗、针灸、药物及手术等治疗。